新冠病毒感染没有“特效药”!丙种球蛋白不宜自行使用【科学防疫小贴士】(77)******
如何科学认识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物?
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童朝晖
病毒感染应该说没有特效药,有一些针对病毒的,比如能够抑制和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可以在病程早期使用。有的药物要求5天以内使用,其实最有效是2天以内。病毒刚进入人体、刚开始复制的时候使用药物干扰病毒的复制,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,然后减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,再加上自身的抵抗力,就减少它向重型、危重型发展。
如果病程超过5天,已经进展为重症、甚至危重症的时候,实际上这些抗病毒药是没有效果的。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
从目前数据看,在重症的高风险人群中使用抗病毒药物有它一定的价值,在已经进入ICU的人群再使用就没有效了。同时,一些轻症的年轻人,以及没有重症高风险的人群,使用这些抗病毒药物目前也没有看到明显收益。
抗病毒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哪些风险?
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童朝晖
抗病毒药物,尽管高危人群早用是有效果的,但是必须注意它的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。特别应该注意,抗病毒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。许多老年人合并有慢性基础病,平时需要服用一些药物。有的群众一听“特效药”,就给老人备点放在家里,老人就直接使用了,如果没有阅读说明书,风险更高。因此,服用药物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,或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。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
抗病毒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,也有药物之间相互作用,像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,否则就会出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。有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,有时候要调整剂量,甚至不能使用,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这类抗病毒药。
丙种球蛋白只适用于重症感染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
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、在ICU治疗的病人,可以使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。但这些药物不适合在家中使用,也没有预防作用。同时,这些药物要注意使用时机,比如炎症因子风暴等情况下使用才有较好效果。不建议大家在家里预备或者预防性使用。
终端需求提升叠加优惠促销活动 节前白酒市场销售明显回暖******
记者 王 鹤
见习记者 冯雨瑶
2023年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,作为春节送礼的“硬通货”,近期白酒终端销售回暖明显。1月11日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烟酒店及商超了解到,不少白酒品牌已推出优惠促销活动。
1月11日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某商场地下商超的酒水专区发现,不少白酒品牌已推出优惠、促销活动。
“今年大家返乡过节意愿强烈,到店购酒的人明显增多,我们要紧抓这个时间节点推动白酒销售。”该酒水专区相关工作人员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“货架上的多数白酒品牌都有折扣,节前购买很划算。”
广东悦品汇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永胜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:“进入1月份,人们的购酒需求明显增加,渠道端库存已较之前消化掉一些。”
随着终端销售回暖,多家券商判断白酒行业预期向好。
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,对白酒消费修复更加乐观,叠加宏观政策红利有望助力消费振兴,白酒“开门红”平稳推进。
国金证券研报表示,从动销看,负面因素在消除,春节返乡情况好于预期。从场景看,春节走亲访友的送礼需求恢复确定性最强,宴席、企业年会部分推迟至年后,实际春节受益时间拉长。从业绩端看,春节地产酒回款目标、进度基本与往年相当。
二级市场上,此前经历深度调整的白酒板块也迎来一轮估值修复。业内认为,春节假期白酒市场预期向好,有望继续推动行业上行,预计高端品牌以及终端动销较好的地产酒品牌最为受益。
在白酒业向好预期下,春节前不少白酒企业打响“营销战”。贵州茅台于近期推出了“元宇宙+酒”的营销模式,在兔年茅台生肖酒上线之际,同步在其数字平台上线同款数字藏品。新年伊始,五粮液在全国48个城市举办以“和美五粮液幸福中国年”为主题的团圆宴,并通过核心大单品——第八代五粮液焕新包装的重磅动作,抢滩元旦春节旺季营销。
不过,业内普遍认为白酒行业修复尚需时日。“今年春节期间白酒消费会有明显提升,但受到经销商库存压力较高影响,市场或仍以消化库存为主。”酒业人士、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。
2022年以来,受多重因素影响,白酒渠道端库存压力加大。据部分地区经销商反馈,当前虽然白酒行业迎来旺季,但仍无补货需求,还处于观望状态。
对此,肖竹青表示:“在经济回暖、市场预期好转的背景下,预计今年中秋节后白酒业会回归正常。”开源证券也预计,至2023年中秋可将渠道库存去化到自然状态。